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全体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党委决定授予何刚、卢凌、刘妍、刘祥丽、李清香、张栗娜、周玉华、曾伟8名老师2021-2022学年“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他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他们以优秀的品格陶冶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学识培育人,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以其“学高”和“身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真正做到为人之师、为师之表,让我们一起走近教书育人楷模,了解他们的日常,感读他们的故事……
左一为何刚博士
何刚,金年会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教研室主任,现担任民建金年会支部主委,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先后获评民建江西省委优秀会员、九江市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金年会优秀教师、金年会新华优秀教师、金年会“十四五”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编专著1部、教材2部。获江西省第二届高校移动教学比赛优秀教师、金年会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验类)二等奖、金年会第二届移动教学比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奖多项。
2017年6月,他怀揣青春激情、满怀教育初心,入职金年会,走上教育事业之路,用初心做永远的事情。他把强烈的事业心书写成激情的诗行,把对高等教育高度的责任感化为奋进的力量,以“师者引航”的教育情怀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不断践行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
立足本职 爱心培育时代新人
“如何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这样的困惑在何刚参加工作之初始终萦绕心头。为上好每一堂课,他主动向老教授、老教师虚心请教上课之道,并积极与同事探讨授课心得、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同时,他践行“以赛促学,以学提能”教学工作理念,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参加教学能力培训和各级教学比赛,先后获江西省第二届高校移动教学大赛优秀教师称号、金年会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金年会第二届移动教学比赛三等奖、金年会首届移动教学比赛优秀奖。为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他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专业比赛,所指导学生先后获第八届“国药工程-东富龙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和第六届全国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在同事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他快速成长为药学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近年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
他坚持师者引航的教育情怀。作为食品生物技术专科B1791班班主任,他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鼓励并支持学生奋发向上追逐梦想。“若不是何老师多次打电话鼓励我参加专升本考试,就不会有今天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的我!”学生杨丽文说。2020年7月,何刚所带班级共有16人成功专升本,专升本录取率达到61.5%。
爱岗奉献 勤恳创新做科研
赣北有多少真菌资源?哪些需要保护,哪些可以利用?这既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也是生产实践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围绕上述科学问题,何刚敢于坚守生物分类学这门经典冷门学科,深入庐山和九岭山扎实开展大型真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讲好本地生物多样性故事。
“又上山采菇子啦?”“怎么晒得跟个煤球似的?”同事和朋友总会这样关心调侃刚结束野外调查的何刚。
每年6月至9月,既是野生蘑菇大量出现的时节,也是何刚和伙伴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年上下庐山几十趟,往返九岭山数次,只为掌握大型真菌多样性动态变化。五年来,他和伙伴们几乎踏遍庐山和九岭山各个角落。“野外工作最难的不是顶烈日冒酷暑遭遇极端天气,也不是遭受蚊虫叮咬和巧遇飞禽猛兽,而是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坚持。”何刚说,“野外第一手原始数据对于分类学研究至关重要。”
得益于科研团队扎实的前期工作,何刚分别以“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和“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为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他参编的《江西大型真菌图鉴》是江西省首部省级菌物资源专著,为阶段性澄清江西省大型真菌资源现状贡献了九江科研力量。2021年12月,他的科研工作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
展现担当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何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谆谆教导,按照“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的原则,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为有效推进产学融合服务地方和乡村振兴工作,他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带领民建金年会支部深入企业调研,推进产学研合作。此外,他和真菌学科研团队积极与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选育、栽培等研究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他参与组建了仙客来公司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团队和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该创新团队于2022年1月获评九江市第九批“双百双千”创新创业团队。
作为江西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何刚积极带领所在科研团队开展乡村振兴服务,科技赋能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他和科研团队主动下沉武宁县鲁溪镇双新村和罗坪镇长水村,分别开展食用菌设施栽培技术指导和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我种了一辈子地,今天是第一次有教授和博士亲自下田来教我种蘑菇。”长水村大球盖菇种植农户说。
作为九江市瑞昌松针土鸡科技小院负责人,何刚与研究团队孙启彪博士等一道,多次赴养殖基地寻找攻坚痛点和突破点,开展技术指导与项目合作。两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在发酵饲料生产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逐步优化了工艺条件,并结合养殖基地薄弱环节为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何刚说:“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和高校科研工作者要立足地方,把九江‘家门口’的事情做好。” 近年来,何刚和真菌学研究团队服务企业和地方乡村振兴工作多次被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网、江西统一战线、民建江西省委会等媒体平台报道,他于2021年获评九江市第二届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审稿人:高培军